<dd id="q92yn"></dd>
<button id="q92yn"><object id="q92yn"></object></button>
  • <button id="q92yn"><acronym id="q92yn"></acronym></button>
    <dd id="q92yn"></dd><th id="q92yn"><track id="q92yn"></track></th>
    <tbody id="q92yn"></tbody>

    手機掃描訪問

    首頁 >> 2022年中國科學院年度團隊——“力箭一號”運載火箭研制團隊

    “力箭一號”運載火箭研制團隊:圓夢再出發

    [video:18圓夢再出發-力學所-力箭一號運載火箭研制團隊]
      “火箭的能力有多大,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”,運載火箭是航天活動的基礎,是進入空間、利用空間、控制空間的國之重器,是航天大國的重要標志。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(以下簡稱“力學所”)是我國火箭技術的發源地之一。1960年,中國的第一枚探空火箭T-7M在力學所領導的上海機電研究院誕生,62年后,起源于力學所的火箭,再次以“力箭一號”在力學所圓夢。
      瞄準國家戰略需求,勇擔重任攻關創新
      2022年7月27日12時12分,由力學所抓總研制的“力箭一號”(ZK-1A)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,采用“一箭六星”的方式,成功將六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,“力箭一號”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,作為中小型衛星發射優先選擇,豐富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發射能力譜系。
      “力箭一號”運載火箭由中國科學院“十四五”重大項目支持,是中國科學院在空天科技領域的又一次創新性嘗試。面向空間科學和空間技術發展需求,以“工程科學”思想為指導,以創新、先進、高效為設計思路,發展創新性、先進性、經濟性運載火箭,對于推動我國運載技術和研制模式的變革和創新、推動空間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      聚焦核心關鍵技術,突破“卡脖子”難題
      “力箭一號”運載火箭是我國當前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,在運載能力、入軌精度、設計可靠性、性價比等方面邁入世界固體運載火箭領域先進行列。從2019年開始研制,歷時3年,突破了固體火箭運載能力瓶頸,實現了低成本快速進入空間的目標,提出4項國內首創的系統解決方案,采用5項國內首次使用的關鍵技術。
      “力箭一號”運載火箭突破了大噸位固體運載器總體優化設計與試驗技術、先進動力系統與推力矢量控制技術、集中—分布式現代航天電子技術、低成本箭體結構與分離技術、智慧飛行控制技術、大噸位固體火箭地面使用及熱發射技術等多項重大關鍵技術?!傲惶枴边\載火箭具有運載能力大、入軌精度高、固有可靠性高、響應速度快、發射效率高、保障要求低、發射成本低、使用靈活便捷、環境適應性好等一系列突出優點,可實現陸基、?;r級發射。通過研究范式的創新實現了高效低成本敏捷開發,為我國運載火箭領域的技術變革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      秉承賡續優良傳統,建強力學領域“國家隊”
       一直以來,力學所堅持以黨建促科研,主動創新組織形式、圍繞項目研究需求、整合優勢科研力量,組建了多學科跨部門的科研攻關團隊?!傲惶枴边\載火箭研制團隊50多位骨干成員中45歲以下的占到80%。2022年4月,火箭在進場前成立了臨時黨支部,力學所組織了出征儀式,所長、黨委書記劉桂菊為臨時黨支部授旗?;鸺M場后,與基地成立了臨時聯合黨委,引導“力箭一號”運載火箭研制團隊繼承并發揚“兩彈一星”和老一輩科學家精神,堅持并豐富“創新、創新、再創新”的理念,始終面向國家重大需求,牢記并履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責任擔當。
      面對新形勢和新挑戰,“十四五”和今后一個時期,力學所將進一步秉承優良傳統,弘揚科學家精神,堅持“一個目標”——作出經得住歷史考驗的貢獻;強化“兩個抓手”——建制化/體系化基礎研究,技術創新與攻關以及兩者間的有機銜接;突出“三個關鍵”——建立有效的組織模式,促進重大成果產出,提升人才隊伍的質量規模與合力,建設力學的中心,傳承基因、開拓創新、合作共贏、實現良性循環;加強“四個保障”——提升管理能力,培育優良文化,強化資源配置,完善科研條件,沿著錢學森、郭永懷等指引的道路和標準砥礪前行、建強力學領域“國家隊”,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做出力學所應作的貢獻。